目 录
按: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市双拥办举办了双拥征文活动,得到了双拥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到了来自全市的双拥稿件,征文从不同角度弘扬了我市双拥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了现役军人和复转退伍军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现将部分征文进行刊登,以飨读者。
绿色情结
我从小就喜欢绿色,可能是因为爸爸是名军人的原故。小时候,我喜欢看他穿军装的样子,在我眼里,他总是特别高大威武。每每被他抱在怀里,总自豪地对他说,自己长大了也要成为一名解放军。看他乐呵呵的样子,我心里也美滋滋的。上了中学,这种喜欢愈发强烈。1998年,电视里一幕幕军人抗洪抢险的感人画面深深地震撼了我,对于军营,心里除了崇拜更多的是向往。我梦到自己穿上了绿军装,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女战士。从那时起,这抹军绿已经成为一粒梦想的种子,在心底悄悄发芽。
2004年,我如愿以偿从家乡通辽考入军校,圆了参军梦。初入军营,才发现军校生活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练队列踢正步踢得两条腿僵硬;三公里越野跑跑得腿肚子抽筋;军姿一站两小时,几乎晕倒在操场……那一刻,我喜欢的军绿色似乎变得越来越灰暗模糊。“太累了,太苦了,想家了!”自己偷偷哭过,也曾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舍不得这身军装,咬牙坚持下来,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蜕变。记得第一次放寒假,我穿着笔挺的马裤呢军装回到家,妈妈摸着我的肩章,眼睛湿润:“小时候就喜欢穿你爸的军装,那时候衣服好大,现在穿着真好看!”爸爸也激动地拉着我的手仔细端详,一个劲儿地说:“好!好!好!”看到他们霜染两鬓,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刹那间明白了,原来女儿身上的这抹军绿也正是他们心中最美的颜色。
后来成家了,爱人也是一名军人。虽然与我同在一座城市,却因为距离远、工作忙而聚少离多,甚至连做“周末夫妻”都成为一种奢望。磨合过后,我们选择相互理解。既然选择了军绿、选择了彼此,就意味着使命和责任、意味着奉献和担当。如今,步入工作岗位已有十多年光景,我从弱不禁风的小姑娘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年轻骨干。工作虽然辛苦,但我始终用积极的态度迎接每一天,追逐梦想的脚步也从未停歇。回首望去,这些脚步铺垫了人生的阶梯,成就了一个自信而成熟的我。希望我的军绿色梦也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让幸福挂满脸庞。
又是一年“八一”,恰逢建军90周年。我这个从家乡通辽走出来的军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我的双亲,但我牢记身肩祖国安宁的重任。此时此刻,我用朴素的文字记录对军人的特殊情感,对军装的无限喜爱,对军队的崇敬理解。这份执著让我成长,亦让我美丽。(齐楠)
一名老兵的心声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每当听到这雄壮的歌声,年近古稀的我,依然热血沸腾。
44年前,我应征入伍,去空军某场站服兵役。5年的时光,部队教会我怎样成为一名好兵,培养了我良好的军事素质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锤炼了我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铮铮铁骨,使我受益匪浅。
当兵第三年,我奉命到江苏省沙洲县领兵,虽然仅仅是一个小班长,可代表的是部队,所做的工作事关国防建设,责任重大。我严格执行部队培训时传达的征兵政策,在近一个半月的工作中,走村入户,深入调查,仔细记录,每天都要写好工作总结。我秉公办事,拒收当地公社某领导为其亲属入伍而说情的200元钱红包(当时我一个月的津贴费只有8元),为部队带回50名好兵。在部队生活的几年中,我曾多次受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每当想起这些,我都心潮澎湃,毕竟猎猎飘扬的八一军旗上有我洒下的汗水,我备感骄傲和自豪!
从部队复原后,我回到家乡务农。当时很多人说我这几年的兵白当了,可我并不这样想。“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当兵是为保卫祖国,并非为了捞取政治资本!我用一双当过兵的双手创业,努力拼搏,付出比同龄人多几倍的汗水,有时甚至挑灯夜战。1988年我被通辽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并且通过潜心钻研、培训考试取得了农业技术员证书。
有人说我吃亏,我不这样认为。倘若祖国需要,我会义无反顾重返部队。“位卑未敢忘国忧”,无数革命先烈和战友,为祖国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我这点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人民解放军就像一颗大树,深深扎根在人民的沃土之中,永远枝繁叶茂,不会凋零。
在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积极支前。“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济河水情深意长”……这种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是我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在和平年代,人民军队以人为本。抗洪抢险、汶川地震、兴安岭火灾……与时间赛跑,冲锋陷阵的永远是人民解放军,人民看见了他们就看到了希望。
军爱民,民拥军是我国一贯的优良传统。不论形势如何发展,这种情感亘古不变。
我时常教育子女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大踏步朝着“中国梦”“强军梦”的目标前进。今年是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作为一名老兵,我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中国人民解放军!(陈金宝)
在剿匪战斗中成长
在纪念建军90周年和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我这个戎马一生的老军人、老党员心潮澎湃,感触颇深。回顾几十年的革命生涯,无数次战斗经历,历历在目。我仅说说在剿匪战斗中那些记忆犹新的事儿。
1945年10月,距离王爷庙60华里的新立屯村,来了一股土匪,他们残害人民、抢夺财产,还杀害了3名苏军官兵。我们一中队配合苏军1个排步兵和3辆坦克,将土匪全部消灭。这次战斗中,喇嘛同学英勇牺牲了。
后来,富金山排长又指挥我们消灭了驻扎在瓦房村的一股土匪,刚入伍1天的周仓同志牺牲了,年龄还不到20岁。
骑兵一师在白城子、洮南县、突泉县和西科前旗一带,先后同“草上飞”“全好”“刚子”“江边好”等土匪作战十余次,收编和清理了以胡尔乐、七十三等为首的地主武装300余人。在解放突泉时,营救了中共党员胡秉权。
洮南平顶庙战后,第一民警大队回葛根庙途中,在毛盖图遇上了以“红枪会”为骨干的地方武装300余人。当时,新参军的战士大部分都是贫苦农牧民,受社会影响,对敌人有很大迷信,认为他们无坚不摧,不敢开枪射击。我也愣住了。敌人扬起大片刀,喊着:“刀枪不入!刀枪不入!”越冲越近,有几个新兵掉头要跑,危急关头,王海山大队长对战士们喊道:“这不是红枪会!是土匪!不要怕!开枪!”当场打死3人,活捉70余人,余者惊恐溃散。队长将匪首6人带回瓦房镇枪决,其他人教育后释放了。
我们曾和夏尚志、黄克诚领导的东北联军共同参加了解放白城子、安广、开通、镇东、瞻榆、大赉的西满六县。数次战斗经历使我逐渐习惯了战争生活,同时也积累了经验,枪法准了,战刀熟练了,得到了战友和首长的好评。
1946年3月,部队接受共产党领导。我们有23人被选送到洮南民主建设学院学习,战况紧急时,还曾转移到齐齐哈尔、克山、拜泉等地学习。在拜泉学习期间,学院任命我为见习排长,为拜泉八路军第三营、第三连训练新兵两个月。学院曾改名东北民主学院,最终成为齐齐哈尔军政大学。同年8月,我毕业回到部队,部队已有师、团编制,我被分到机炮连,任机炮连青年团书记。(赵那斯图)
庆建军90周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90载风雨兼程,90载不屈不挠,90载岁月如歌。时光带领我们奔向欢腾的八月,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建军纪念日,让我们为伟大的军人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和敬意。
“朝霞流彩的地方有一簇簇橄榄绿,草原安宁有我青春的步履,战士的责任凝结在神圣的哨位,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我从不有停息……”这是一首多么动人心弦的歌曲啊!每当优美的旋律萦绕在耳畔,我总会想起那群身着橄榄绿的人儿。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纵观90年,这支新型的人民革命军队,在战争年代为夺取革命政权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和平,继续艰苦奋斗,不断成长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在习近平主席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吹响改革与发展的冲锋“号角”,拉开了新时期的强军大幕。增兵种、建战区、育思想、整风气、重创新、强战力,中国军队改革工作实现了军队组织架构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与突破。
今天,每当国家和人民遇到危难之时,总能见到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身影,他们冲在第一线,为人民保驾护航。当大地摇晃之时,第一个出现在现场救人的是他们,老百姓说:“我不怕,因为有解放军在!”当洪水来袭之时,他们奋勇向前,老百姓高呼:“解放军来了!冲锋舟来了!我们有救了!”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练出来的。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不错,绿色军营中,有汗水和泪水,有欢乐和幸福。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我们最可爱、最敬佩的人。是他们用挺拔的英姿筑起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城墙;是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是他们用军人力量唤起残垣断壁下求生的欲望;是他们执著的奉献让暴风雨中失落的眼神看到希望的曙光。
我们或许都见过军人在阅兵场上的飒爽英姿,但有人想过军人在训练场上的苦吗?严冬里,地面被厚厚的白雪覆盖,人们裹紧棉袄,把自己藏在里面。可他们光着膀子,咬着牙在雪地里匍匐前进;特种兵在泥水里摸爬滚打,教官拿着高压水枪对他们进行扫射......这些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我没有看到他们退缩、流泪,被泥水染黑了的脸上露出一排排洁白的牙齿,他们是那样乐观,那样刚强!
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90年光辉历程,部队官兵始终坚持和传承我军军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但也要看到,当前个别官兵由于受 “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念的影响,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问题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亟待予以纠正。为此,应该使官兵深刻认识到环境变了,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这一性质不变;所处地位变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不变;发展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党指挥枪”的原则不变。舍己为人,他们奉献青春抛洒汗水,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祖国安定。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兵民是胜利之本。我们爱国家、爱人民、爱军队!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发扬“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心连心,全民共建现代化国防”的光荣传统。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肩负起祖国在新时期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担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重任!在这里,让我们向21世纪最可爱的人敬礼!
报:自治区民政厅、双拥办,市党政军领导,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厅,通辽军分区政治部。
发:各旗县市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驻市军警部队等。
编辑:汤孟雷 电话:8835990 邮箱:shuangyong.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