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几点思考
霍林郭勒市人武部
深入持久地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是凝聚军心、民心,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需要,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双拥工作意义尤为重大。霍林郭勒市是一座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近年来,围绕改革发展和军政军民关系大局,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拥工作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军民互动、推动了双拥共建,全市军民携手共建和谐霍林郭勒的热情分外高涨,形成了军政军民团结共进的大好局面,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连续四届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称号。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做好新时期的双拥工作,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思想上转变对双拥工作的错误认识
有的同志认为为双拥工作仅仅是“小插曲”、“调味剂”,可有可无;也有的同志认为平时工作任务重,人财物力缺,搞双拥工作劳民伤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针对这种情况,要注重用党的理论武装各级党政军企领导头脑,引导他们深刻认识抓双拥工作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必要途径,是新时期广大军民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要不断强化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统领地位,坚持双拥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这两个中心,牢固树立军地一盘棋思想,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发挥军地双方优势,科学整合资源,找到最佳结合点,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还有一些单位搞双拥说得多做的少,搞成了“新闻双拥”、做秀表演。针对这种现象,要以整风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不断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细化分工,做到任务明确、指标到位、责任到人、措施得力、活动经常、定期检查、严格考察,形成齐抓共管,逐级落实的工作氛围。
二、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双拥宣传教育
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为重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国防利益至上的观念,切实增强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把双拥宣传教育纳入政治教育计划,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传统教育的新方法。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的功能,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军事日”、军训等活动。各单位和驻市部队,要紧密结合全年双拥工作实际,把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及部队教育规划,列入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专题,大力宣传人民群众爱国拥军、情系国防的优秀品质,宣传驻市部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宣传军政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灾救灾,共度难关的协作精神,宣传双拥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武部要组织协调开展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校军训工作。
三、从双拥活动方式上的转变来顺应时代要求
一是从时令性到经常性。一些地方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常常是选在“八.一”、春节等节日“集中处理,平时军地少有来往,不利于交流与沟通。因此,要依据工作规划,制定详细具体、贯穿全年、定期开展双拥活动方案,突出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二是从简单老套到丰富新颖。一些地方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停留在走访慰问、抗灾捐款、打扫卫生、搞搞军训的阶段,有的甚至满足于“见面握握手、平时聊聊天、过节碰碰杯”的形式主义做法。新形势下的双拥共建活动要扩大规模、丰富手段、创新形式,例如举办双拥宣传月主题活动,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开展国防系列教育;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组织军民积极参加平安创建活动,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主战场,有序参加重点工程、社会公益事业等,进一步促进军地双方多领域交流,达到共建共提高的良好效果。三是从物质支援到精神共建。针对一些地方搞双拥共建活动重物质轻文化的现象,要创建双拥模范城(市、县)活动,针对新形势下军地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断强化双拥工作的服务属性。地方要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部队要积极参与地方社会主义新城镇建设、平安建设等,大力开展智力拥军、科技扶贫活动,广泛开展科教文化进基层、进军营,军民共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军营”活动,确保双拥共建活动影响力更强更广、意义作用更深远。
四、着力于工作主体上的转变引导全员参与双拥工作
一是从干部到群众。一些同志认为,双拥工作是领导干部的事,与己无关。针对这种想法,要突出阵地前移,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紧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融洽军民关系,把全民国防教育和军队历史使命教育列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教育计划,特别是要把学校社区、街道等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大中院校政治教育、部队经常性教育中加大国防教育和使命教育的内容,把履行双拥责任和义务变成广大军民的自觉实践,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二是从机关到基层。一些同志认为,职能机关是双拥工作的主角,基层“看看戏”“跟跟班”就行,工作被动、发挥作用不明显。针对这种上“热”下“冷”的现象,要坚持重心下沉,把争取军地各级党委机关的支持与调动基层的积极性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双拥工作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乡镇、进学校,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点对点”式双拥共建活动,使双拥工作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上下一条线,城乡军营联成片”的拥军新思路、新格局。
五、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
一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配合驻市部队圆满完成军事训练、战备执勤等各项任务,主动提供场地、道路、水电、通信、食宿等保障;支持部队执行反恐、维稳、处突和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科技、教育、文化、司法部门要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和法律等拥军活动,充分运用科技、教育、文化、信息等社会资源,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协助部队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民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要接收安置好军队转业军官、复员干部、退役士兵,落实随军家属安置政策规定,确保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优先优惠就读政策规定,为部队子女入托、上学提供方便、优惠条件。交通部门要设立优先优质服务窗口,加强对军人售票窗口、军人候车室的设立和管理,使它真正发挥作用。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卫生等部门要确保各项抚恤补助优待金按标准足额及时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另一方面,人武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积极组织协调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承担抢险救灾和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在保卫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战斗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搞好军警民联防联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驻市部队要充分发挥部队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积极履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把支援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作为拥政爱民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参加城乡建设,做好扶贫帮困助残,参与地方“三个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扶困助残、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建立健全抢险救灾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积极协助地方处理好群体性事件、打击黑恶势力等突发事件。
六、进一步提高双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党委政府和人武部要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双拥工作内容写入本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报告、列入工作计划和纳入目标考核之中。人武部要制定完善拥政爱民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双拥工作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军地走访慰问制度,不断提高平时协商开展双拥活动,战时组织拥军支前的能力;要把支援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作为拥政爱民工作重要任务,把支持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为官兵创造良好的训练、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广大军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深入开展 “双拥林”、“双拥路”、“双拥街”、“双拥社区”活动。在双拥实践中发现、培养和宣扬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表彰和宣扬支持双拥、参与双拥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调动社会各方面做好双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大基层共建力度,扩大共建覆盖面,提升军民共建活动水平。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军人道德规范》,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等活动,积极培养军地各类技术人才,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七、加大双拥工作的改革创新力度
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双拥工作的新形式,充实新内容,形成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探索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中开展拥军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扩大双拥工作群众基础。大力组织开展行业拥军、社会拥军,拓宽双拥工作的领域和范围,推动双拥工作社会化,提高双拥工作的整体水平。通过扎扎实实开展群众性的拥军优属活动,使双拥工作始终保持坚实的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构建新型军民关系,不断扩大双拥队伍,开展社会化拥军优属活动。推动军民共建活动的发展。创建军民共建文明社区、军民共建文明教育基地等双拥工作的新载体,力争取得新的成效。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领导全国广大军民的伟大创造,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开展双拥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统领,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使双拥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